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地质环境 >> 地下水 >> 地下水资源研究 >> 吉林省水文地质发展概况

吉林省水文地质发展概况

12-04-09    8023次浏览

1949年以来,吉林省地矿局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至2006年,先后完成了二轮全省水文地质普查,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其间,在1963~1983年的20年时间里,相继完成了全省54个县市、5个乡镇及牧场的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共打成探采结合井526眼,提供地下水日开采量60多万吨,可灌溉农田5万多顷,同时解决了数百万乡镇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2001~2002年实施了吉林省西部半干旱缺水典型地区打井示范工程,先后在8个乡镇的16个最为缺水村屯成井14眼,日总出水量6491吨,解决了当地9100多人和8500多头牲畜的饮水难问题,并初步查清了47条富水断层带,基本查明了吉林省西部地检的水文地质条件及赋水规律,为当地政府今后的水资源宏观决策提供了依据。

吉林省水利厅每年组织抗旱打井和饮用水防病改水工作,各市(地区、州)、县(市、区、旗)设有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和水利机井队,负责抗旱打井的具体事宜。另外还建设生活饮水井、防病改水井。

1.水文地质理论发展

1986-2000年期间是吉林省水文地质理论发展、经济应用的重要时期。

长春地质学院作为我国水文地质学科的重要基地,大大推进了我国和吉林省水文地质科学理论及其应用的进展。林学钰教授在积极引用并应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的同时,率先引进了地下水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在科学研究中加以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此外进入1990年以来积极开展地下水污染污染质运移机控制的水文地质实验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水文地质理论方法。廖资生教授系统阐述了基岩裂隙水富集规律和富集理论,率先提出了基岩裂隙水专家系统,为贫水区找水打井提供了理论基础。林年丰教授总结发展了环境水文地质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余国光教授深入研究了矿山水文地质问题,提出了矿山水文地调查研究方法和突水治水理论。刘金山、林绍志和李同斌教授,系统开发研制了地下水数值模拟程序,并在区域及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中得到广泛应用。曹以临、曹玉清、胡宽蓉教授系统研究了北方岩溶发育的机理和规律,提出了方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和岩溶水运动速度的水化学动力学理论方法。

吉林省地矿厅水文地质总工程师张勃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系统阐述了吉林省地下水资源形成与分布的基本特点;率先提出了长白山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合理利用的意见,提出了论矿泉水的开发前景与开发战略;系统论述了松辽平原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与水资源及其开发战略;并论述了生态环境与大骨节病的关系,为吉林省水文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外吉林省水文地质大队(吉林省地质勘察院)还积极开发应用地下水数值模技术、同位素应用技术、遥感应用技术、新型钻井技术等。

上述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快速发展,极大提高了吉林省水文地质工作水平,是吉林省水文地质学科在多个研究领域长期居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2.城市供水地质勘查

城市供水地质勘查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省目前已经勘查评价的8处中型以上供水水源地,有7处是吉林省地矿局发现探明的。其中,白城市及热电厂水源地是迄今吉林省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最大、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型水源地。长春市伊通河谷水源地和长春市双阳县齐家水源地均具有水量大、水质好、埋藏浅、易开采的特点,为长春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地下水开发利用基地。三大水源地勘查已成为代表吉林省城镇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技术、理论水平的标志性项目,分别由吉林省地矿局第一、第二水文地质大队(即现在的地质工程勘查院)发现探明。

东北电力设计院勘测公司进行了珲春发电厂二期工程、双辽发电厂新建工程东辽河水源地、洮南电厂洮儿河扇形地等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东北市政设计院勘测公司开展了松原市等城市供水文地质勘察。

吉林油田勘察设计院、供水公司于1988年在前郭县北20km处钻凿深井5眼,建成二龙水源地;在江北伯都建成新村水源地,均开展第三系深层地下水,为城区油田所属单位及自来水公司提供饮用水源,合计日供水约4-5m3/d

吉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于1988年完成了前扶经济开发区地下水专题报告,1990年完成了龙坑泉水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该水源水量丰富,水质优良,供水量可达3.5m3/d,满足了松原市城市饮用水需求。1998年开始建设,2000年为松原市城区供水。

3.农田水文地质与机电井建设

在做足“水”文章的基础上,吉林省地矿局的“土”文章也做得越加精彩。早在上世纪60年代,吉林省地矿局曾针对吉林省西部土壤盐渍化问题,做过专门的局部地区的土壤改良勘查。1999年以编测结合方法开展了吉林省农业地质勘查与区划,首次编制了作为农业区划基础图件的“吉林省环境景观地貌图”和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图。

吉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了前郭灌区第二灌区(1993-1994)、梨树灌区(1989)、洮儿河灌区(1989-1991)、拉林灌区(1986)、哈达山灌区(1996-1998)、创业涝区(1986-1987)、大石头涝区(1987)、新开河涝区(1987)等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重点进行了盐碱化土地改良、涝区治理等勘察设计工作,于1995年进行了前郭灌区环境水文地质影响回顾评价工作。

1986年以来,农村逐渐兴起了打井种稻,1989年以来打井种稻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底,全省机电井达到113827万眼,其中配套机电井达到90407眼;另外打井种稻及旱田灌溉尚有众多的小井,吉林省西部白城、松原两市1998年就有小井107150眼,到2004年发展到173198眼。在平原区的东辽河谷、饮马河谷、岔路河谷、二松河谷、拉林河谷、伊通—舒兰地堑、洮儿河扇形地前缘(约30万亩水田)、松嫩低平原大安古河道以及山间河谷平原等地形成了大面积的井灌区火井渠结合灌区,这些井灌区的发展对于改造吉林省中低产田、保证粮食稳产高产、改善粮食产品结构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成井工艺差,造成局部地下水开采强度过大,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井出水量减少甚至水井报废现象。

4.找水打井解决饮水困难

找水打井历来是吉林省地矿局的优势技术。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开展了指导群众打井活动,曾连续7年派出支农抗旱打井水文地质小分队深入全省19个县指导打井,多次在花岗岩和变质岩张性断裂带等难找水地区找到了丰富的地下水,是省内同行业公认的找水打井权威部门。19735~19796月,根据我国政府与埃塞俄比亚政府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吉林省地矿局承担了中国援埃打井工程,相继在埃国中部缺水地区打成46眼水质清洁的生活饮水井,钻探总进尺6977.22m,日总出水量1.33万多吨,彻底解决了过去始终无法解决的凝灰岩含水层成井后出水浑浊不清的老大难问题,使埃国8个省、31个城镇和农村不再有饮水之忧,并肯定了埃国凝灰岩含水层为天然的优良含水层,这对严重缺水又凝灰岩地层广布的埃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得到了埃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综合找水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应用,在一些贫水区打出了出水量可观的水井。

5.水文地球化学与地方病

与此同时,将“水”的文章同地方病的防治与研究结合起来,自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30年时间里,先后在吉林省山区和平原区,开展了3轮水文地球化学与医学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及以查找病因为主的综合研究,在防病改水、环境与地方病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完成了全省10个县的地方病严重区防病改水的找水打并任务,先后为了东北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砷、氟等赋存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在典型区乾安、通榆等地实施了防病供水安全示范工程,为地方病严重地区解决优质深层饮用地下水提供了经验。其间兴起和发展的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也取得了可喜成果。1981年,由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完成提交的全省第一份地市区域环境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即《吉林市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的研究》,开创了吉林省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先河。1987年完成提交的国内第一份全省范围的地下水化学背景值研究报告,即《吉林省地下水化学背景值调查研究》,对于国土整治、环境保护及国民经济规划,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其研究深度和广度达到了国际水平。

6.矿泉水勘查与开发

吉林省的矿泉水勘查与开发是吉林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作众多成果中的一朵奇葩。198410月,第二水文地质大队水文地质技术人员在东南部山区进行地方病调查时,在抚松县抚松镇发现了当地群众早年曾经流传的“神水”水源地露头,经勘查确定为碳酸矿泉水,并于当年12月通过省级矿泉水评审鉴定,系吉林省首次发现、首次鉴定的矿泉水水源地。

吉林省矿泉水产地至今已经勘查鉴定的共计287处,分布于全省20个县市,已开发利用的40多处,主要由吉林省地矿局地质工程勘查院和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发现勘查评价。矿泉水类型基本分为碳酸、硅酸和含锶硅质矿泉水三大类,其中尤以白山市矿泉水最为著名。该市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3%,矿泉水源地处在植被茂密、雨量充沛、水资源补给充足的大森林里,是与阿尔卑斯山和北高加索地区齐名的世界三大矿泉水富集地之一,现已形成年产240万吨的生产能力,先后被国际饮水保护组织命名为“中国白山市长白山矿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中国白山国际矿泉城”。目前,白山市矿泉水产业作为全省重点培育的产业,已列入吉林省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地下水动态观测

吉林省地矿局大做“水”文章,查明并掌握了全省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和规律,计算评价了全省区域地下水资源,获取了29个地下水动态水文年的水位、水温、水质、水量的监测数据,奠定了地下水在吉林省农业大省以及商品粮基地建设中的地位。

吉林省水利部门自1978年开始建立地下水监测井,进行地下水水位、水温和水质的监测,到2000年长观井达到1285眼,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地下水监测数据,便每年编辑印刷“吉林省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

8.城市建筑基坑降水

1986年以来,随着城市建筑的发展,大型基坑人工降低地下水工作也逐渐开展起来。较早开展的基坑降水由长春地质学院的教师承担。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先后承担了长春市百草路交通银行大厦的基坑降水工程(1988-1990)、长春市拖拉机厂某厂房基坑降水(1992-1993)、卫星广场东北角的吉林省防汛指挥中心(1995-1996)、四平市电力大厦(1996-1997)、长春市广播电视中心一期及二期工程降水(1998-2000)等,取得了良好的基坑降水效果。

9.环境水文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

1991年开始,吉林省地矿局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1997年完成的辉南县蛟河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标志着吉林省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工作开始规范化。之后,先后完成了全省近30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工作,在12万平方公里的调查范围内,共发现地质灾害点3000余个,隐患点480个,设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350个,初步建立了全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

10.地热开发

此外,经过多年工作,初步查明和评价了长白山、永吉县万昌—桦皮厂、长春市西部等3处地热田及地跨吉黑两省的松嫩地热盆地,为进一步勘查开发全省地热资源提供了依据。

备案编号:吉ICP备12002651号  访问人次:5039948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建设街2008号(130061)(点击查看地理位置)

电话:0431-85009060,传真:0431-85676460

网站维护: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技术支持与维护